*从1800年到他早逝的1810年,科学家约翰·威廉姆·芮特——受路易吉·伽伐尼发现的启示——在自己身上进行了无数次的所谓“伏塔电”试验。(原注)
(明迪译,选自《空中试验井》,2001)
**约翰·威廉姆·芮特(Johann Wilhelm Ritter 1776-1810),德国实验科学家,歌德的好友,35岁死于慕尼黑。阿希姆·冯·阿尔尼姆(Achim Von Arnim 1781-1831),十九世纪德国诗人,小说家。(译注)
著名诗歌翻译Michael Hofmann所编辑的《二十世纪德国诗选》于2005年在英国出版(费伯与费伯),引起很大反响,2006年又在美国出版,其中收录了德国最重要的诗人,最后一个是最年轻的杨·瓦格纳。瓦格纳的《青蛙》一诗是选集的最后一首,很抢眼,其中一句“so is his last tooth”(他的最后一颗牙齿也离开了)让我哈哈大笑,他同卡明斯基一样,“诗要写得好玩才有意思”。但又不仅仅是好玩而已。他们两人都很注意语言的歧义,和诗的多重意义。《青蛙》不仅写了一个几乎被世人遗忘的十九世纪科学家如何一意孤行地拿自己身体作实验,以期证明生命是由电构成的,以及窗外青蛙们如何秘密地转递新密码,从中我们还可以读出很多层次的反讽意味,也可以与《蘑菇》一诗中的“电报嗡鸣”和“密码组合”参照来阅读,引申出更多的生命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