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你将为我使这孩子完美,
他不完美的小缺点会被不断纠正:
在眼下的新环境里,界定我的世界
把圆弄成方③:一个戒圈四面墙。
----------------------------------------------------------
①“卜水者”用一种称为“魔杖”的木杈式探矿杖找水。找水时卜水者用两手握住叉形的两端,叉柄会自动向下垂,是一种探寻水源、矿脉的迷信方法。
② 玛蕊.希尼(Marie Heaney)是诗人的妻子。
③ “把圆弄成方”(Square the circle)指做不到的事,源于几何学。
自我的赫利孔山①
——给迈克.朗利②
-----------------------------------------------------------
① 赫利孔山(Helicon)是希腊神话中司诗女神穆斯(Muse)住的地方,那儿有一口灵感的井。赫利孔山喻诗的灵感之源泉。
② 迈克.朗利(Michael Longley,1969——)是希尼的朋友,也是一位爱尔兰诗人。1970到1991曾为北爱尔兰艺术联合会主席。1969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没有明天的城市》。他最近的一本诗集是《鬼魂的果园》(1995)。
③ 那西索斯(Narcissus)为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因为爱恋自己水中的影子而憔悴致死,死后化为水仙花。
他每天都蹲在屋顶椽架的草皮上,
把接头处剪齐嵌平,把麦秆钉在一起
形成蜂窝状的倾斜,如一片收割后的麦地,
让大家惊叹他那米达斯之技②。
-----------------------------------------------------------
① 此诗写诗人小时候的一位邻居铁匠。他在学校演出中扮演铁匠时,曾借用过他的铁砧。在访谈中希尼曾提到他在诗中使用了两个词:“砰砰”和“轻击”,想把响声和技艺同时表现出来,让粗线条的力量和柔和的造型混合在一起发生。
② 米达斯为希腊神话中弗利治亚的国王,贪恋财富,曾求神赐给他点物成金的法术。此处喻盖屋顶人高超的技艺,能够点麦秆成金。
半岛①
------------------------------------------------------------
① 沼泽地(Bogland)是爱尔兰的基本地形。此处也用以形容爱尔兰人的心理世界:把许多东西深深地埋藏在内。
② 佛拉南根为诗人的朋友,美国伯克莱大学教授,曾向他询问过爱尔兰沼泽地的问题。
在外过冬
(1972)
炭化的橡树
一个运货马车夫的战利品
劈开作成屋椽①
一张密布的蛛网,黑黑的,
古老的肋拱,
在我的第一个茅草屋顶下。
我也许会和
死去的老人、背泥炭篓的农人
住在一起,
或偷听他们的
绝望和特有的聪明
从烟筒倒吹回的烟
正在半扇门上挣扎②,
濛濛细雨
模糊了运货马车
遥远的辙印。
软化的车道
领回的地方没有了
“橡树林”,没有了
在林中绿色空地上
砍槲寄生的人③
也许我勉强能看到
爱德蒙.斯宾塞④,
梦想着阳光,
被那些地方的守护神们蚕食
他们爬过
“森林和峡谷的
每个角落”⑤
寻找水田芥和动物尸体的腐肉。
-----------------------------------------------------------
① 炭化的橡树系16-17世纪时被砍下,在泥炭沼中长期埋藏而成。后成为诗人第一所房子的房梁,是力量和忍耐的象征。
② 此处指前几代住在这屋里的爱尔兰人被英国人打败和控制的无可奈何的境地,甚至屋中的烟也要挣扎着逃出。
③ 槲寄生是英国人用来作圣诞节的装饰物的。“橡树林”曾为爱尔兰普遍的树林,在英国人的统治下变成了绿色空地,只剩下炭化的橡树。此处喻爱尔兰的传统已不复存在。
④ 爱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1552-99)是英国诗人和当时英国驻爱尔兰的殖民官。诗人在这里探讨爱尔兰历史时,对斯宾塞所代表的英国文学传统有一种复杂的感情;一方面这传统滋养了他,另一方面英国文学又是在其他民族文化做出牺牲的基础上成功的。此诗结尾对斯宾塞为英王征服爱尔兰工作而导致爱尔兰人的饥饿表示不满。
⑤ 引自斯宾塞《爱尔兰时事观察》(A Veue of the Present State of Ireland,W.L.Renwicked),牛津大学出版社,1970.104页。
-----------------------------------------------------------
① 此诗是诗人反映爱尔兰内战最成功的作品之一。诗人努力把自己和生育自己的水之地联系起来。
② 平静(still)有双重含义:平静和有保证的延续。这种用法借于华兹华斯(Wordsworth)的名句:“The still sad music of humanitity”。
③ 此段第一句中“淹没的田野”意为失去了的童年世界。“红色的痕迹”象征爱尔兰血的历史。“血”和“土地”在古爱尔兰语中意为“亲属关系”(kin)。
④ 亚特兰提斯(Atlantis)是西方神话中的一个海岛,原在大西洋西边的直布罗陀海峡,因地震沉入海底。
⑤ 据迈克尔.帕克(Michael Parker)解,此段结尾暗示着这块土地能产生一种活力流,循环往复,把人、自然和构成世界的元素,以及他们的过去连接起来互相作用。见其论著《西默斯.希尼:成为诗人的要素》(Seamus Heaney:The Making of The Poet,Uniersity of lowa Press,Lowa City,1993,P.100)。
⑥ 此段转入儿童时期的回忆,时态上转入过去式。
⑦ “莫尤拉”是北爱尔兰希尼童年住家村边的一条河。
布罗格①
河岸,长长的岸边地
尽头处阔叶野草②
和浮在水面的睡莲
展向浅滩。
花园的松软地面
很容易被擦伤,聚集
在你鞋后跟印里的阵雨
是一个黑色的O
“布罗格”一词
低音的得得连续敲击声
在带风的布尔树
和大黄叶片中
收束得近乎
突然,就像那最后的
“格”让外来人感到
很难驾驭③。
------------------------------------------------------------
①“布罗格”(Broagh)在盖尔语中意为“河岸”。
②“Rig”在盖尔语中是种植人用语,意为“河边田地”;“docken”是古英语中“阔叶野草”的复数。
③ 外来人(strangers)指英国人。他们很难发出爱尔兰英语中的一些音。
传神言者①
-----------------------------------------------------------
① 传神言者为古希腊罗马教堂中能与上帝直接对话、传达占卜结果的圣者,被认为是最聪明的人。此诗中的传神言者能与自然万物沟通,听到并传达自然的预言。
② 此处喻传神言者如传说中供女巫使唤的精灵。
③ 此处指他是自然的耳朵和喉头,传达自然之谜。
一首新歌①
------------------------------------------------------------
① 诗人以这首新歌哀悼业已消失的盖尔人音乐。
② 德瑞加夫是北爱尔兰的一个镇。
③ 兴奋香水(potent mosk)指一种罗马香水味。
④ 元音(vowel)在此诗中代表爱尔兰,诗中所用英文字如:song,river,girl和Irish都带元音。子音界标指现在爱尔兰的地名都以英语命名。
⑤ 卡斯勒道森(Castledawson)是北爱尔兰的一个镇,希尼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此处要求把被英国人割裂的爱尔兰土地统一起来。
⑥ 莫尤拉河两岸的土地被英国人占有。褪色的草地(bleaching-green)指英国人占领后在草地上染白麻布使之褪色。
⑦ 古爱尔兰的诗和祭器(rath and bullaun)两字都有元音。此处喻用元音重聚古代的自然的爱尔兰。
另一边
------------------------------------------------------------
① 此条标语是清教徒欢迎英军从二次大战归来。
② 此两条标语是清教徒写在墙上的。1690年天主教徒攻打清教徒占领的伦敦德瑞城时,清教徒最终获胜。诗中引的三条标语都是显示清教徒的胜利。有围墙的庄园是清教徒的住宅,所以带有对天主教徒的挑战意味。
③ “天主教念珠”是清教徒的军人邻居要送给他的礼物。
④ “那儿”指欧洲。
西部圣地①
------------------------------------------------------------
① 指爱尔兰西部说盖尔语的地区。那儿有不同的教室,每个教室都是基督受难时经历过的不同地方:如最后的晚餐处,上十字架处等。
② 指英语。
③ “施粥所的味道”喻贫穷。“他们”指空想家。这里把宗教空想家和现实对照。
④ “死人”指为天主教与英国人作战而死的爱尔兰农民。
⑤ 在唇上涂油是一种宗教仪式。
⑥ 这里指基督举行最后的晚餐的房间,所以充满预示。传说天神下凡触摸到谁,那人就会说外语。
⑦ 这些是爱尔兰西部几个说盖尔语村的村名,听起来可以互换。
北方
(1975)
木斯浜①(选译)
——给玛丽.希尼②
1 阳光
那儿布满阳光静悄悄。
头盔似的压水机在院子里
加热着它的铁皮,
水在吊桶里
甜如蜜
每天冗长的下午
太阳停在那儿
像烤盘靠着墙
冷却着。
就这样,她的手
在烘板上撮着。
红通通的火炉
把它热烘烘的围子
扑向她
她站在窗边
系着沾满面粉的围裙。
现在她用鹅毛③
拂去烘板的灰尘,
现在她坐下,大腿宽阔,
指甲沾满白粉
小腿布满斑点:
这里又是一个那样的
地方,两个钟滴答滴答
烤饼正隆起。
这里就是爱
就像白铁勺
把它烁烁的光深深沉进
丰富的食盘里。
------------------------------------------------------------
① 木斯浜(Mossbawn)为苏格兰语的青苔(Moss)和英语的农舍(bawn)和在一起构成的词,是诗人童年时所住村子之名。
② 玛丽.希尼是诗人的姨妈,住在他家,好像他的第二个妈妈,是他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 此诗前四段用过去时,是诗人的回忆。从第五段起开始用现在时。
葬礼仪式①
-----------------------------------------------------------
① 1973年10月希尼应丹麦英语教师协会邀请第一次访问了丹麦。此次访问中他在奥尔胡斯看到了格拉伯男尸,并受到鼓励写关于沼泽的诗(bog poam)。第二次访问后他写了此诗,为其“沼泽诗”之一。
② 接骨木果是接骨木上结的红黑色小果,很像草莓。
③ 《垂死的高卢人》是一座有名的雕塑。高卢人是罗马人的奴隶,被迫在角斗场相斗而死,实为被谋杀而死,与格拉伯男尸一样,都是暴力的牺牲品。高卢人没有真实的尸体存在,只是艺术的想象;格拉伯人则是真实的男尸,没有那些艺术细节。此处比较艺术和现实。
惩 罚①
------------------------------------------------------------
①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看到的一张照片上的一具两千多年前的女尸:一个年轻的女子因通奸而被族人用重石沉入湖底。她的尸体两千年来一直被很好地保存在沼泽中,现在作为考古的重大发现被挖掘出来。诗人借发生在这具女尸身上的暴力故事来反映他对爱尔兰现实政治的看法。
------------------------------------------------------------
① 贝格湖(Longh Beg)在北爱尔兰。卡伦.麦卡特尼是诗人的表兄。在宗教间的暴力冲突中被谋杀。此诗为希尼三首著名的反对暴力解决问题的悼亡诗之一。
② 此段引自但丁《炼狱》的第一章,其中描写了为佛罗伦汀去炼狱涤罪前举行的宗教洁身仪式。此诗最后一段诗人为其表兄用露水洗身是类似的仪式。
③ 斯威尼是爱尔兰长篇古诗《斯威尼.埃斯特力》(Sweeney Atray)中主角的名字,他是古代传说中的英雄和爱尔兰国王。
④ 贝格湖滨是一个泥炭沼泽。小岛教堂在贝格湖岛的中央。这里把神圣的精神与残忍的暴力进行对比。
⑤ 此段把受害人与他童年生活的地方贝格湖滨联系起来。他对童年时听到猎人打野鸭破坏了当地的平静,却想不到自己会有一天成为枪靶子。这里把他作为当地平凡的农人来写,而不提他的木匠身份,使他的命运带有普遍性。
------------------------------------------------------------
①两人都是诗人的朋友。
②“接着出现的是音乐”英文原文是“what happens next music",与《诗》(song)中最后一句“ the music what happen”相互应照。
③“排水槽”指沿着屋檐的排水槽。